共享单车的融资新闻,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就在摩拜宣布6亿美元E轮融资,创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后不久,小黄车ofo,宣布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
摩拜的记录仅仅维持了20多天,便被小黄车ofo超越。
小黄车ofo与摩拜,两匹头马,相持不下,绝尘共享单车。此刻的竞赛,从体验与产品,上升到了资本层面,小黄车ofo与摩拜,比拼的不仅仅是融资规模,当然,也有股东、投资人的含金量。
回溯到此前小黄车ofo与摩拜两家投资人,朱啸虎与马化腾的朋友圈论战,他们的交战结果与过程,各花入各眼,但答案其实很明显了——共享单车,王者之争在小黄车ofo与摩拜之间,在体验、产品以及运营不犯错的前提下,左右平衡的,最终便是幕后的投资人。
我们不妨看看小黄车ofo与摩拜两方的投资者。
小黄车ofo7亿美元背后投资人包括:领投的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滴滴出行、DST继续跟投;摩拜6亿美元投资者包括,腾讯领投,交银国际、工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TPG、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机构跟投。
领投与跟投,一字之差,差异却大。领投,意味着,show hand All in。一个是战略投资,一个或许是财务投资。
小黄车的数次融资中,领投者先后包括,经纬、滴滴、小米、DTS,这一次,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三家“领投”,其势蔚然,可想而知。
逐一拆解小黄车ofo以及摩拜的数次融资,不难发现两家区别之处:小黄车ofo的投资人中,大多是产业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摩拜的投资人中,更多偏风险投资人。
产业投资与战略投资,以及风险投资,虽都是奔着“收益”二字,但其姿态却是截然不同的。
产业投资、战略投资,比较起风险投资,更耐得住寂寞,更愿意为持久且长远利益布局。
小黄车ofo投资人中,阿里、滴滴、小米,看中的是战略协同,与摩拜背后的腾讯、携程一样,都属于战略投资人,但在摩拜投资者阵营中,却是缺少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这样的产业投资者。
在我看来,小黄车ofo的此次融资,核心亮点,其实并不是它的规模,7亿美元超过摩拜的6亿美元,而是这一轮新的军备竞赛中,小黄车ofo获得了产业资本的支持——ofo与摩拜,背后由阿里、腾讯双寡头制衡,但弘毅投资与中信产业基金的介入,却是极大的意外。
回到我们文章开篇的问题,弘毅投资领投小黄车ofo,究竟意味着什么?
诚如此前所言,小黄车ofo更多的是战略投资者与产业投资人,摩拜投资者中风投居多,联想控股弘毅投资的领投,意味着,ofo的战略纬度提升到另一层面——共享单车,不仅仅是互联网分享经济,还应该是产业整合者。
事实上,共享单车从“共享经济”到产业整合,初现端倪,无论是小黄车ofo抑或是摩拜,在今年初不约而同地回应“供给侧改革”的议题,随着ofo海外布局的展开,“供给侧改革”议题之上,又有了“中国智造”出海的议题响应。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的不断拓展,国内从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海外城市的一一拓展,这背后,ofo也好,摩拜也好,必须获得更多的产业力量扶持,这也是此次弘毅投资领投ofo的核心价值所在。
可以说,共享单车的上半身,是互联网,下半身则是制造实体。与滴滴出行,面向的是汽车产业不同,共享单车在价值链的产业布局,可以有更为长足的涉猎——滴滴的产业链条,从用户端,向汽车租赁与汽车金融等渗透,或是做无人驾驶新领域的增量投资,ofo则有机会彻底渗透整个单车产业,包括设计与生产,以及全球的产业布局。
与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风险投资者不同的是,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其实更有产业整合的经验,涉足国内医疗健康、消费与餐饮、环保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有过许多的产业整合案例。
产业投资、战略投资,与风险投资,究竟有什么区别?最终或许,还是心态,产业投资人与战略投资者,是长线,有足够的耐心,风险投资,更看重短期收益。
小黄车ofo与摩拜,两家公司究竟会不会因为背后投资人差异,导致经营策略与心态的变化,尚无定论,有待考察。
弘毅投资赵令欢的投资习惯是,“只投第一”。联想控股入局小黄车ofo,其实也是意料之中,除了现实的生意逻辑,也或许有其他因素,柳传志与马云私交甚好,滴滴出行的总裁则是柳青。
弘毅投资取名源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这句话,送给小黄车ofo以及摩拜等。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微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文章编辑:Micronet微网 最好的微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资讯 可报名申请或拨打全国免费电话400-83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