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关键词是什么?
共享单车突如其来的火爆,将两家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摩拜单车和ofo,一个橙色一个黄色,成为了当红的炸子鸡。
两家公司分别拿到了好几轮的融资,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橙色的黄色的共享单车大行其道。
不管是摩拜单车还是ofo,两者的融资额都堪称巨大。
1月份,摩拜单车获得D轮融资2.15亿美元,而ofo获得融资也只多不少。
2016年三季度,互联网行业风投和私募股权融资案例环比下降接近两成,融资规模环比下降接近四成。但在资本降温的日子里,共享单车——这个之前默默无闻的领域却突然间在寒冬里点了一把火。短短五个月时间,注入该行业的资本已经高达5亿美元。
事实上,共享单车不过是一个被资本吹出的气球而已。
共享单车的基本逻辑并不成立,跟Uber和滴滴并不一样。
作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社会责任,而是赚钱。而赚钱的效率,要看市场有多大。
比起滴滴的共享汽车的行业,共享单车的市场是非常小的。
打一次滴滴,最低也要十块钱,而用一次共享单车,仅仅一块钱。坐汽车出行的,要远远多于自行车。
其次,滴滴本质是一个轻模式的公司,滴滴并没有一辆汽车,汽车的折旧、维修、保养,都是由提供汽车的滴滴司机解决的。
共享单车的单车,是自己实打实买的,成本很高,比如一辆经典摩拜单车,价格达到3000元,在北京投放了三万辆摩拜单车,其价值就在一亿元人民币左右。
问题是,光提供车简单,摩拜单车的维修、保养、投放、整理,全部是由摩拜单车的公司完成的。
不管是从资产还是从人力上讲,共享单车都是一个重资产重人力的模式。
2016年开始,互联网创业市场开始萎缩,出现两极分化。
仅有的好项目,引来了很多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迅速围拢过来。
共享单车的确有一定的作用,方便了市民出行,解决了从地铁口到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但是绝对不是10亿美元的生意,也撑不起现在的估值。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微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文章编辑:Micronet微网 最好的微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资讯 可报名申请或拨打全国免费电话400-830-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