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O2O为什么死了?
盲目跟风,目的不明
在O2O概念风头正劲的时候,很多企业不管项目是否适合采用O2O模式,也没有深入思考O2O模式的目的是什么?是引入流量?打造线上销售渠道?还是单纯想做个“风口上的猪”。由于出发的时候就没想好,大部分在资本寒冬初现端倪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死掉了。
自嗨型创业,用钱砸出的需求
与第一种生拉硬套的项目不同,这种自嗨的需求更多的是以O2O为出发点,再去想具体要做什么项目。比较典型的就是上门洗车、上门按摩这类项目,在家洗车、和接受按摩根本不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冲着一元洗车、十几元按摩的优惠体验一下,如果没有这种大力度的优惠用户就不会考虑这种服务。所以在资金短缺的时候,这类项目会很快陷入僵局。
找到痛点却没想好如何解决
“痛点”同“风口”一样简直是当时必谈的词汇,其实也不无道理。“痛点”也就是用户的需求,每个项目都肯定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但找到了“痛点”只是第一步,只有提供解决办法、提出比竞品更优路径更短的解决办法,才是最终目的。不断戳用户的“痛点”,却不提出解决方法的项目,在引起用户共鸣后,势必无法长期留存用户。
不重视后期运营,用户黏性差
好不容易躲过了上面几个问题,却因为后期运营不够给力,没有及时把握住用户留存率低,结果加重了前面吸引新用户的压力,如此恶性循环在资本寒冬来临的同时,慢慢就显露疲态了,最后拖垮了整个项目。
当下如何做一个有市场的O2O产品?
与当时资本看好的时期不同,现在单单看死亡高峰时期,他们走的误区已经不能全面的概括现在的雷区。那么现在该如何做出一个能活下去的O2O产品呢?
首先正确要对O2O有个正确的认识
就像马云在云栖会议上所讲到的:“现在很多传统零售行业收到互联网电商的冲击,我个人觉得是他们没有了解如何应用新技术。”O2O其实就是一种营销的手段,并不局限于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线上的走到线下、线下的开发线上渠道。多个方位的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完善服务体系。这也与「智筹」CEO周磊曾与我们分享的观点相同“O2O其实是一种新的互联网营销的思维模式,帮助商家的某一个低效率环节,减少用户与商家的信息不对称,让用户能更快的知道,缩短靠自然增长带来新客的时间。”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利用O2O更好的将项目推广出去,获得更多用户。
找到真正的需求,并且通过最有途径给出解决方案
之前,微网也在其他分享中提到过:对于现在市场环境来说,资本通常需要看到项目基本能够完成小范围的自运营,有持续的毛利入账才会去进一步的了解你的项目,考虑是否有未来的发展。所以像之前一些用钱砸出需求的项目肯定从第一步就行不通了,大家肯定要更加深入的做好市场调查、了解挖掘用户的直接需求,并能够从众多路径中找到一条最简洁直接的解决方法。用户真正需要使用,才会长久的带来稳定的盈利。
“线上线下完成闭环,沉淀用户”
前腾讯、京东产品经理‘凉枕’觉得对于O2O项目,无论是通过线上进行宣传引流到线下,还是线下做推广引流到线上,都必须要结合具体行业,完成线上、线下的闭环设计,产品才能高效沉淀用户,形成良性循环。再通过后期的运营,提高用户的黏性、留存。
“对业务足够了解,通过优化环节,提高效率或者降低成本”
来自「智筹」平台前新浪微博产品经理‘April’表示,O2O包含了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线上的优势固然重要,但线下的竞争力同样重要。一定要对业务充分了解,针对每个环节低效部分进行改善或者重新设计流程,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项目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优化环节不仅仅是指优化低效环节,也是在同等费用下提高服务质量,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在直接快速的解决需求和优质的服务下,也会增加用户的黏性,提高忠诚度的。
降低入门门槛,方便更多人使用
对于很多做O2O的项目,需要连接本地商户,就需要考虑到可能很多没有接触过互联网的商户在使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简化操作、降低入门门槛,才能让大家更愿意进入并且留下来。
其实创业重点还是在静下心来,从用户角度出发,好好的将产品做好。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推广手段,达到一些数据上的标准。现在就是一个拼产品的时候了,你准备好了么?
(本文转自智筹,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微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文章编辑:Micronet微网 最好的微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