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移动互联网,微商先后已经历爆发、争议、整顿、探索几个阶段。从2014年兴起的“微商热”,到2015年年中遭遇拐点、趋于理性,让人们看到的更多是微商背后的经营者困境。
为微商提供解决方案的微商城,却热度不减,并呈现出相对持续、平稳的态势。难道是头脑发昏的决定?答案很明显不是。
只能说可能性不大,顶多是追逐步伐、抢夺还没分配完毕的蛋糕。微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人营销”产物,但移动互联网准入门槛对于阿里、京东、聚美优品这样资金和技术实力都不成问题的大型公司来说,都不构成障碍。
从商品门类角度,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巨大,微商城扶持的B端用户量级普遍较低,这部分微商要生存,除了网红引领,更多是在做差异化产品供应,比如进口保健品、特色农产品、手工鞋服等等。
差异化生存,最终恐怕只会让整个移动电商市场形成多巨头+更多小型微商平台共存的格局,由主流需求和特色需求立体构成。
2、平台集中整合微商,仍存原有问题
在微信开个店就叫微商,这是最初人们的普遍认识。但现在这个概念除了微信小店,有了更广泛的定义——只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用手机开店,都可以叫微商。于是,个体老板的客户渠道也变成了除了微信,还有微博、QQ空间、陌陌等社交平台。
去中心化是微商的一大特征,但本质仍是整合客户资源。客户会出于什么原因被整合,对于每一位微商来说都是值得考虑的。比如,依靠熟人关系、相近的社交圈层进行引流促成交易,还是产品本身具备消费吸引力。
微商们要想变现,方式和重量级提供商不同。比如同样是面膜,材料、功能都没有明显差异(售价也接近),但一个商家是屈臣氏,一个是没有品牌的供货方,消费者会怎么选?这意味着,没有品牌的微商需要花更多心思、更卖力进行营销。
无论是传统电商、从传统电商品牌延伸出的移动电商,还是微商城,都没有解决掉店铺排名问题,有的甚至默许通过刷单、付费的方式提高排名。
如此一来,对于本身希望通过移动渠道提振销售额的微型商户来说,他们的经营价值仍很难有效得到反馈。在这种情况下,非电商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以陌生人的面目视野。
文章编辑:Micronet微网 最好的微商城系统尽在Micronet微网
如需了解更多微商城资讯 可报名申请或拨打全国免费电话400-830-8248